我國80%的選金廠采用浮選法選金,產出的精礦多送往有色冶煉廠處理。由于禁發 氰 劇毒產品化法提金的日益發展和企業為提高經濟效益,減少精礦運輸損失,近年來產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多采取就地處理(當然也由于選冶之間的矛盾和計價等問題,迫使礦山就地自行處理)促使浮選工藝有較大發展,在選金生產中占有相當的重要地位。金礦的選別有哪些影響效率的因素,下面我們來介紹一下:
1、溶液酸堿度:; 金礦選礦設備除雜過程中,PH值對除雜效果和金的回收率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液固比為7,溫度大于75攝氏度時,溶液中金屬離子隨著終極PH值增高而沉淀率增大,但是他們沉淀PH值的范圍不同,可以看出銅PH=5、鐵PH=6.7時,沉淀基本完全,而鎂在PH值小于7以前沉淀率變化不大,而PH值大于7后沉淀率劇增。因此,要使鐵銅沉淀而金損失盡可能少,必須嚴格控制PH值6
2、石灰水添加速度
金礦選礦設備除雜過程中,石灰水添加速度越快,金礦的回收率就越低,一般情況下,控制石灰水速度開始時3-5ml/分,最后1-2ml/分,這個效果最好,中和至PH=6.7時,需要加入石灰水約80ml,合工業石灰24克,中和時間約35分鐘。
3、除雜時間和溫度
當金礦選礦溫度大于75攝氏度,PH=6.7時,鐵銅沉淀率大于97.4%,金礦的回收率隨著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說明除雜時間僅與金的回收率有關,而與鐵銅沉淀率無關。為了提高金的回收率,除雜時間適當延長。除雜過程溫度越高,金礦選礦越多,而溫度對于雜物的去除率不大,因此,為了提高金礦選礦率,除雜溫度要盡可能的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