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沖擊改性劑的主要作用是改善高分子材料的低溫脆化,賦予其更高的韌性。據美國塑料工業咨詢公司報告,2009年全球塑料抗沖擊改進劑市場需求量為110萬噸(市值約30億美元),其中苯乙烯共聚物如ABS、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MBS)成為沖擊性改進劑最大類,約占45%市場份額,丙烯酸類占近30%;彈性體包括EPDM和熱塑性彈性體(TPE)約占10%市場份額;氯化聚乙烯(CPE)占10%,其它占5%。據預測,2006-2011年間,苯乙烯類抗沖擊改進劑平均年增速將小于3%,而其它類平均增速為5%-8%。由于PVC是沖擊性改進劑最大使用品種,約占用量的80%,所以PVC需求增長也將帶動沖擊改進劑需求增加。工程塑料樹脂如PC、聚酰胺(PA)、聚酯等消耗沖擊改進劑約10%,由于工程塑料需求正強勁增長,推動沖擊改進劑的用量增長。聚烯烴類樹脂約消耗10%的抗沖擊改進劑。專家指出,未來沖擊性改進劑的發展趨勢是性能更好、價格更廉、作用更快,使主材料性能提高或保證性能前提下使構件更薄。國外公司中,如Arkema的Durastrength產品可以顯著改善PVC的抗沖擊性能,此外康普頓、杜邦、陶氏化學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適用產品。廣州天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抗沖擊改性劑投入市場,受到廣泛關注和歡迎。
目前生產抗沖擊改性劑的公司,特別是ACR、MBS生產公司實行技術壟斷,基本不轉讓技術,單獨或聯合在靠近市場地區的亞洲設廠,以便占領潛在市場。今后全球抗沖擊改性劑的發展以ACR、MBS兩大品種為主。抗沖擊改性劑除用于PVC加工外,正擴展至PC、PBT、尼龍、ABS等樹脂中,以改善加工性能,提高抗沖擊強度。廣州天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在引進德國技術后,成功研發生產高性能的抗沖擊改性劑,僅僅添加2-5%左右的量,可以提高抗沖擊性能2-3倍以上,且具有耐高溫與抗沖擊雙重性能。
耐電弧徑跡性又稱耐爬電性或耐漏電痕跡性。塑料用作絕緣材料時,處在一定電位差的電極間,表面會緩慢地形成炭化導電通路,出現象受到腐蝕似的樹枝狀痕跡,稱為電弧徑跡現象。電弧徑跡現象與表面污染及潮濕有關。塑料的應用環境,特別是戶外環境的許多因素可促使產生電弧徑跡現象。沿海一帶大氣中的鹽霧會在塑料件表面結成鹽皮層,城市大氣中的煙道氣所含金屬鹽類,化工廠、水泥廠、礦石破碎廠和熔煉廠中排放的廢氣和塵粒中所含導電物都可沉積在塑件表面,雨降、雪降、霜凍和晨露等都會使塑料件表面導電,潮濕和污染結合是產生電弧徑跡現象的有利條件。照明開關和汽車配電器罩的損壞是電弧徑跡現象危害的兩個典型例子。塑料的耐電弧徑跡能力與樹脂分子鏈組成及結構有關,樹脂分子鏈含碳愈高的塑料,愈容易產生電弧徑跡現象。分子鏈含氮的塑料在電弧作用下,氮以氮氣形式放出,不易產生電弧徑跡現象。含無機填料的塑料會大大改善材料的耐電弧徑跡性。廣州天藍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抗沖擊改性劑的耐電弧徑跡性能優異。
另一方面,廣州天藍化工科技公司在開發產品的過程中,十分注重客戶應用過程的環保,生產過程中全部采用綠色環保的溶劑,完全實現無苯、無甲苯、無丙酮等溶劑參與;在反應完成后,產品體系的溶劑殘留不足0.1%,完全實現綠色產品應用需求,符合最新頒發的ROHS和REACH環保指令標準。